|
孔子論詩
摘自《論語》 |
學而第一
子貢曰:"貧而無諂,富而無驕,何如?"子曰:"可也。未若貧而樂,富而好禮者也。"子貢曰:"詩云:'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'其斯之謂與?"子曰:"賜也,始可與言詩已矣!告諸往而知來者。"
為政第二
子曰:"詩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'思無邪'。"
八佾第三
子夏問曰:"'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,素以為絢兮。'何謂也?"子曰:"繪事后素。"曰:"禮后乎?"子曰:"起予者商也!始可與言詩已矣。"
泰伯第八
子曰:"興于詩,立于禮。成于樂。"
子路第十三
子曰:"誦詩三百,授之以政,不達;使于四方,不能專對;雖多,亦奚以為?"
陳亢問于伯魚曰:"子亦有異聞乎?"對曰:"未也。嘗獨立,鯉趨而過庭。曰:'學詩乎?'對曰:'未也。''不學詩,無以言。'鯉退而學詩。
陽貨第十七
子曰:"小子!何莫學夫詩?詩,可以興,可以觀,可以群,可以怨。邇之事父,遠之事君。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。" |
|
|
|